之所以說是救贖,因為在我的認知中中,人最需要戰勝的是自己。中學開始,我一直就是英語學科的超級菜鳥,簡直缺乏學習英語的細胞,背不過單詞、一沾語法就蒙圈、高考英語不及格、大學英語四級考5次沒過(最后一次報了名沒參加)、畢業9年沒再接觸過英語......可想而知,這個考試對我來說難度有多大,慶幸的是,遇到了讀研教育的老師,讓我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濃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邵老師,講課幽默詼諧,英語學習原來也可以這樣有趣。如果早些時候遇到像邵寧這樣的老師,我的英語也不至于像今天這樣糟糕??梢钥隙ǖ恼f,邵老師的課改變了我對英語的態度。就我這樣的菜鳥,通過聽課和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2023年國考卷一分數也能在63-68之間。在此,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備考經驗,希望跟我有同樣基礎或者英語本身就不開竅的學員,能夠鼓起勇氣,跟著讀研教育老師的節奏和安排,不懂的及時跟老師溝通,順利通過申碩考試。
一、關于心態
1.心路歷程要熬住。
我的心路歷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躊躇滿志的孤勇。作為成人,我們下的決定通常都是經過充分考慮的,很少再有年少時候的頭腦一熱,思慮萬千,決定備考的時候,我是抱有凌云志的,心里想的特別美好:沒什么好怕的,管它多難,一定能堅持克服,每天完成什么樣的任務,頗有“壯士將赴戰場”的味道。行動前想一想固然是好的,但要盡可能的符合實際,能夠執行才算。
第二階段,壯士斷腕的悲壯。此時,剛開始學習沒多久,出于一股闖勁,尚能忍痛放得下手機、推掉聚會、暫時戒掉刷視頻和玩游戲等等,把既定的學習計劃執行個大差不差。淺涉學習,感覺好像也還行、基本能夠掌控,學著挺得心應手,沒有想象中那么的難,投入時間和精力是值得的。這個階段基本要經歷日常習慣改變的陣痛,需要熬煮,靜得下心、踏踏實實的推進,克服貪多求快、一目十行的冒進心理。
第三階段,陷入瓶頸的焦慮。有個比喻很形象,學習的過程就像登山,山腳下可以看見山的全貌(讓人有種可以全盤掌握的錯覺),到達半山腰會有一無所知的感覺,堅持到山頂才能豁然開朗。這個階段所要承受的痛苦很多,說是遍體鱗傷也毫不為過。這些痛苦,有身體的疲憊不堪,也有處于半山腰感覺啥也不知道的自我懷疑,更有越學越不如從前的錯覺,想要全盤否定甚至是內心深處屢次萌生放棄的念頭。因為學了那么久,過幾天單詞還是忘記;因為練習再怎么做,正確率始終不見長甚至反降;因為每套模擬題中總感覺有那么幾道題是針對我的,總有這樣那樣的錯讓模擬測試卷一不是45就是47,屢次失望乃至絕望積聚而成的驚濤駭浪洶涌地拍打著理智的河堤;因為題沒搞明白正莫名煩躁,孩子又在哭鬧......這個階段要盡量的學會自我調整,咬緊牙關堅持前行。實在熬不住了就花上幾個小時或者一兩天短暫的稍作休憩(喝頓酒、唱個歌、打打游戲或麻將、找人傾訴等等),負面情緒宣泄完了再繼續學習,方能“不畏浮云不遮望眼”,方能“一覽眾山小”。
2.穩住心態。
整個備考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可以說是能否通過的勝負手。這方面,我個人非常感謝邵老師幽默詼諧、高屋建瓴的教學風格,很多抓耳撓腮不得其解灰心喪氣的時候,想想“唉吆喂,可難為出題人了,居然讓我沒一個對的....”“拿著真題擼串....”總能會心一笑、重整旗鼓。
二、做好時間規劃
1.盡早著手準備。
備考戰線一定要盡可能的拉長,千萬不要想著“我最后多少天開始,多久完成什么什么任務......”。因為咱們大部分人都是在職甚至作為已婚人士拖家帶口的備考,計劃在付諸實施的時候總是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很少人能保證下一個小時的學習計劃一定能按時實施,一旦再受其他事情擠壓就會捉襟見肘。我個人是從2022年3月8日開始準備,平均每天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三五個小時用來學習,截止今年5月21日考試,扣掉工作需要、生活瑣事以及自己娛樂荒廢掉的時間后,單拿時間來說,不顯得捉襟見肘。
2.用好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主要是指受客觀限制不能連貫又可以用于學習的時間,比如上次廁所的三五分鐘,等車候機或入睡之前的小半個小時等等。這段時間通??粗懿黄鹧?,刷會兒小視頻一下就沒了,但如果用來刷百詞斬是完全可以的,哪怕一次只有十幾二十個,一天下來也輕松過百,這樣就不需要再專門花時間去復習詞匯(個人覺得,上廁所時候看單詞容易記得更牢)。
3.應試時間分配。
真正考試時,試卷一般會提前5至10分鐘發下來,只讓填準考證號和姓名等基本信息不允許翻閱試卷。但按照試卷的結構,我們完全可以整本翻過來瞄一眼短文完成的最后一題,記住能看出選項的答案,這樣就能省出涂答題卡的時間。對于個別難題絕對不能戀戰,要果斷放棄,不然很容易耗費了大量時間還是做錯,就會因為一棵小數錯失一片森林。
三、關于模塊學習
1.關于聽課。
視頻課程全部聽一遍是必須要做到的,我聽課時是開的2倍速度。當然了,還得做自己認為重要的筆記(比如常用固定短語搭配、如何識別各種題型及運用解題技巧等)。聽課還是要盡可能早點開始,因為課程很多,光強化提高就接近100節課,平均每節課在30分鐘左右。
2.詞匯。
單詞的重要性無需贅述。5500個詞匯的復習要求看起來量大面廣,但其實簡單來說就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與寫作有關的要會拼寫,其他的只要能認出來就算過關(如果能知道各種時態變化、副詞、形容詞等等的意思則更好)。我的建議是背單詞要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而不是階段性的背完就放下,過一段時間就又陌生的可能性非常大。我用百詞斬打卡共420天左右(最后一個月群里不再要求了,就沒再保留打卡記錄),反復復習了同等學力申碩(15輪左右)、高考詞匯(12輪左右)、考研2023完整版(不到3輪)。對于歷年考題中出現頻率高的,納入收藏夾,單獨復習。背高考詞匯和同力申碩,剛開始可以每天50-100個左右(因為很多基礎單詞都認識,量其實不大),考研年度完整版生詞多,每天50左右。第一輪背的時候不要因為老是記不住而苦惱或停止不前,后面經過幾輪反復復習自然就會熟悉直至印象深刻。后面復習的幾輪,每天的詞匯量可以根據熟悉情況增加到200左右。
3.口語交際和短文完成。
23年考題我個人在這兩部分都是滿分。他們該是整個試卷性價比最高的模塊,可以反復聽課記好技巧的種類和怎么用,在真題上反復試驗、修正,直到整體正確率達標。有余力的,還可以在歷年真題熟稔的基礎上買考研大綱練習。
4.完形填空。
這部分建議要先把握整個段落的文義走向(23年47、48),然后再運用固定搭配(主要指短語、時態-23年49題)、聯系上下文選擇模棱兩可的題目(23年54 monitor對應本句中的see)。
5.閱讀。
我23年閱讀20個對18個(錯第一篇的21、25題,31-35沒出答案,其它全對)。閱讀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知道了閱讀題目分類、解題技巧以后,一定要多加練習,剛開始最好不要刻意計時或貪多冒進,可以一天只做1篇,但一定要弄明白每個選項為什么對、為什么錯。直到將理論上的技巧轉換成最適配自己的方法。練習首先以歷年真題為主(根據自己情況決定刷幾遍,典型考題反復刷),然后可以做一做英語(二)或者考試大綱上的模擬題,這類題整體難度偏大,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豈不美哉?到考前再回歸真題,查缺補漏。整個過程一定要沉住性子穩扎穩打。一是要把文章理解透徹。所謂的理解透徹不是有生僻詞就查字典,逐字逐句翻譯的一字不差,而是準確把握文章的大意、行文脈絡、主旨,以及正確選項出自文章哪里(畫出來做上記號)、錯誤選項又是錯在哪里(原文沒提、違背原文、改變范圍等)。二是要求真。真題基本上在模塊里面都分散的做過單篇,再次做的時候不能靠對答案仍有印象去秒選,還是要按部就班的分析著來。三要勤于總結反思。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要綜合比較作總結,特別是對于反復出錯的題,找出導致錯誤的共性原因,一般情況下這就是自己的短板所在,對癥下藥的解決以后會有不錯的提升感。我個人最容易犯的錯是認為理解文章了再聯系生活去過度的主觀臆斷,然后掉進想當然的坑里(23年閱讀21題,本來選A,最后涂答題卡時,一想警察直接使用videos屬于侵犯隱私,然后改成了D;25題自認為文章結尾作者列舉了否定事例,例子中的人物認為是小題大做,所以作者態度是諷刺的,其實原文作者根本沒有表態....不知道有沒有和我相同情況的小伙伴兒?)
6.作文。
作文的三類模板一定要背,不然很容易出現沒啥可寫或者寫出來的語法、結構問題比較大的情況。我是在考試的前10天左右開始的,先花兩天時間背下來,背不過就反復抄寫,然后每天默寫一類,考前一天再全部默寫一遍。
7.消除迷茫。
學習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由于所知有限但又非??释^關,所以經常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這時候可以多向老師請教。在此非常非常感謝Evonne Lee老師不厭其煩的指導,讓我在每個迷茫時刻都知道下一步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寫在最后:
末了,用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每個優秀的人都有過沉默的時光,那些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扎根。你在為自己的未來打拼,也許有時會看不到盡頭。但是,你想要的,歲月都會還給你,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
愿我們都能順利越過山河大海,到達心中的彼岸!